中医治疗腮腺炎 中医治疗腮腺炎肿瘤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医治疗腮腺炎和中医治疗腮腺炎肿瘤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中医治疗腮腺炎肿瘤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宝安区专家教您如何预防?
  2. 腮腺炎消肿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3. 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4. 腮腺炎是左边右边?

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宝安区专家教您如何预防?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痄腮”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痄腮是因感受痄腮时邪,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预后大多良好,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邪陷心肝变证,而见昏迷、痉厥;年长儿可能合并毒窜睾腹变证,而出现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等。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冬春两季较易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9岁为最多,常在儿童中集体流行。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较早,如明代《外科正宗·痄腮》论曰:“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疡科心得集》云:“此因风温偶袭少阳,经脉失和所致。”《温疫论》亦说:“湿热毒邪,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结作痛。”

现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该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为特征,并有延及全身其他腺体组织的倾向,大多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炎,青春发育期后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感受痄腮时邪。该病邪属于风温邪毒。

二、病机

1.基本病机腮毒壅阻。

2.常证病机

(1)腮毒在表耳下腮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邪入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凝聚局部则腮部漫肿疼痛,甚则咀嚼不利。

(2)热毒蕴结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邪郁不解,热甚化火,则出现高热不退,烦躁头痛,腮肿坚硬。

3.变证病机

(1)邪陷心肝手足少阳相通,且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热毒炽盛,正气不支,邪陷厥阴,热甚生风,扰乱心神,出现高热、抽搐、昏迷。

(2)毒窜睾腹足厥阴之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蕴结,自少阳传入厥阴,则少腹疼痛、睾丸肿痛。

【临床表现】

发病前2~3周多有痄腮接触史。一般起病较急,初起可有发热恶寒,当日或次日即见腮部肿胀,通常先于一侧,1~2日后波及对侧,亦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部位疼痛,张口进食特别在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肿表面不红,边缘不清,触之微热,按之有弹性,有轻度压痛,口内腮腺导管口常见红肿。腮部肿大常在2~3日达高峰,此时全身症状也较前加重,再经4~5天后腮肿逐渐消退,全身症状亦渐消失。整个病程约1~2周。

较大患儿和青春期后,在患痄腮的同时,少数可发生睾丸肿痛和脘腹疼痛。亦有少数痄腮重证患儿,在腮肿高峰时会出现高热、嗜睡、抽搐等变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后波及对侧。腮腺肿胀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1~2周。

2.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3.发病前2~3周有痄腮接触史。

4.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②尿、血清淀粉酶增高。③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可达(5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二、鉴别诊断

1.发颐是以面颊肿胀,边缘清楚,表皮泛红,疼痛明显,腮腺导管口可见脓液为主症。多见于成人。常继发于伤寒、温病等之后。多为单侧发病,无传染性。现代医学称之为化脓性腮腺炎。

2.痰毒以颌下疼痛,可扪及花生或鸽蛋大的肿块,边缘清楚,质硬有触痛,可化脓为主症。发病无季节性,无传染性。可有原发病,如急性乳蛾等。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淋巴结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1)轻证无发热或发热不甚,腮肿轻微,质地较软,无明显张口困难。

(2)重证高热不退,腮肿明显,质地较硬,胀痛拒按,张口困难。

2.辨常证变证

(1)常证以腮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

(2)变证在腮部肿胀的同时,出现高热、头痛、嗜睡、昏迷、抽搐诸症,或可见睾丸肿痛、少腹疼痛与脘腹疼痛。

二、治疗原则

1.基本治则解毒消肿。

2.具体治法起病之初,温毒在表则疏风解表,散结消肿;热毒壅盛证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变证邪陷心肝证治以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毒窜睾腹证治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本病宜采用内服药物与外治法结合治疗,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

三、分证论治

(一)常证

1.腮毒在表

证候表现: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或颌下漫肿疼痛,边缘不清,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此证为病之初起,温毒在表,邪较轻浅。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郁于肌表,表里失和,开合失司,故轻微发热恶寒,或有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腮颌乃少阳经络所循之处,温毒壅滞少阳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腮肿疼痛,咀嚼不便。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方解: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君;荆芥、淡豆豉逐邪外出为臣;薄荷辛散表邪,牛蒡子、甘草、桔梗宣肺祛邪,利咽散结,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皆为佐使药。

加减:加板蓝根专解温毒,僵蚕祛风通络散结;浙贝母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腮肿明显加马勃、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热甚加葛根、黄芩、石膏以清热;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清热利咽;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

2.热毒蕴结

证候表现:高热不退,多见两侧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或伴头痛,咽红肿痛,食欲不振,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邪入里,毒热炽盛,故高热不退,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热毒结聚少阳,故见两侧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咽红肿痛;毒热内蕴,则烦躁不安,头痛,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溲赤;邪热伤津耗液,故见口渴引饮。

治法:清热消肿,解毒散结。

方剂: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加减。

方解:方中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风热;玄参、马勃、桔梗、甘草清热利咽消肿。

加减:腮部肿痛,硬结不散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软坚散结;高热、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二)变证

1.邪陷心肝

证候表现:在腮部尚未肿大或腮肿后5~7天,壮热不退,头痛项强,嗜睡,严重者昏迷,惊厥,抽搐。舌质绛,舌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热毒炽盛,则壮热不退;邪热上扰清阳,则见头痛;邪毒内陷心营,扰乱心神,故嗜睡,昏迷;热毒扰动肝风,热郁经络,筋脉拘急,故见抽搐,项强;舌质绛,舌苔黄,脉数为热毒炽盛,邪入营血之象。

治法:解毒散结,息风开窍。

方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方解:方中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僵蚕、钩藤息风止痉,散结化痰;夏枯草平肝散结。

加减:昏迷、抽搐明显者,另服紫雪丹、至宝丹以加强清热息风开窍的作用。

2.毒窜睾腹

证候表现:腮部肿胀消退后,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或脘腹疼痛,可伴有发热,呕吐,溲赤便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此类变证,多见于青春期患者。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窜厥阴,蕴结不散,故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热毒郁于肝经,条达疏泄失调,故见发热,腹痛,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为邪毒未散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散结。

方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方解:龙胆草泻肝胆之实火,兼清下焦湿热;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木通引湿热下行,从小便而出;柴胡疏理肝胆,畅其条达;当归、赤芍、桃仁活血化瘀;延胡索、川楝子疏肝泻热,理气止痛。

加减:睾丸肿痛较剧,或脘腹刺痛,可加荔枝核、橘核,以行气散滞。

四、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温毒在表证。每次1/2~1袋,每日2次。

(2)五福化毒丸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热毒蕴结证。每次1/2~1丸,每日2次。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温毒在表,毒热蕴结皆可应用。每次1/3~1支,每日3次。

2.外治法

(1)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温毒在表,毒热蕴结皆可应用。以醋或清茶调敷患处,每日2~3次。

(2)重楼解毒酊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温毒在表,毒热蕴结皆可应用。涂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2g,醋或清水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3次。

(4)新鲜仙人掌1块,去刺,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患处,每日1~2次。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痄腮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避免传染;并且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有可疑者应及时隔离观察。

2.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3.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观察3周。

二、调护

1.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2.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禁食肥腻、酸辣等食物,以流食、半流食为宜,注意口腔卫生,多饮水。

3.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复感外邪。

4.并发睾丸炎者用丁字带保护。

腮腺炎消肿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腮腺炎消肿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腮腺炎消肿的方法应视具体病因而定,通过病因治疗可以达到最快的治疗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除了抗病毒治疗外,局部可敷以“仙人掌”促进消肿,并忌酸饮食。化脓性腮腺炎需要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局部可敷以“鱼石脂”促进消肿,脓肿形成者可予切开引流。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黄象安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腮腺炎多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中医又称之为“痄腮”,春夏两季多见,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学龄儿童发病率高,并能在儿童群体中流行。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在两侧面颊近耳垂的地方。

腮腺炎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后引扩大,出现一侧或两侧耳下腮前肿大,边缘模糊,表皮不红,按之有弹性,剧疼,先一侧肿,2-3天后另一侧再肿起来,腮腺管口红肿,颌下淋巴肿大。

中医认为,腮腺炎是因为感受风温邪毒后引起的时行疾病。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肤表面入体,壅阻于胆经,凝滞在耳下腮部,高热,并腮部肿大。

本病在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并头疼。化脓性腮腺炎多是单侧腮腺肿大,无传染性,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外敷法:

(一)青黛15g,或中成药如意黄金散15g,水调外敷局部。

(二)鲜蒲公英或鲜马齿苋,任选其一,捣烂外敷,2次/日。

(三)灯心草点燃焠角孙穴,有奇效。

(四)点刺耳尖、颊车穴、肝顶、心顶、肾顶,效果佳。

家庭护理:

(1)早期要隔离,从发病开始到症状完全消失2-3天后。

(2)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局部红肿疼痛外,有无发热、腹痛、呕吐、嗜睡等症状,一经发现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3)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4)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取流质、半流质,多喝温水,禁食酸性、硬性水果,避免牛羊肉、海鲜。

(5)做好口腔卫生,由于腮腺管口红肿,进食后存留的食物残渣易繁殖细菌,要常用淡盐水漱口。

(6)要按时给孩子接种腮腺炎疫苗。

一般小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

腮腺炎是左边右边?

腮腺炎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猪头肥"的说法.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医治方法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1)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2.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并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3.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5.其他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6.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中草药疗效较好,可请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几次以上.你说的可能是内耳漏.也就是细菌感染后是从内到外的肿大.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医治疗腮腺炎和中医治疗腮腺炎肿瘤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